河南商丘市烟花爆竹管理现“翻烧饼”怪象

Connor 元宇宙app下载 2025-11-10 3 0

这几年,每每临近传统节日,河南省商丘市的烟花爆竹经营企业主总会陷入莫名的焦虑。

有效期22天的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受访者提供)刚刚按照主管部门要求投入资金完成整改、通过专家验收,甚至接到了领证通知,转眼间许可经营发放被叫停。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政策倡导“禁改限”、省级主管部门明确布点规划、本市亦曾废除全面禁放文件的背景下。商丘市关于烟花爆竹的“燃放”管理政策,为何会出现如此反复?这背后,是法律依据的模糊、行政决策的摇摆、治理能力的考验以及科学认知的争议。政策“急转弯”,商户无所适从商丘市应急管理局和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近期联合发布全域全时段禁售禁燃烟花爆竹的通告,与此前放开许可申请、培训企业员工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朝令夕改”式的政策转向,引发烟花爆竹经营商户对其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强烈质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也不得随意停止实施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商丘市应急管理局对已验收合格、通知发证的企业临时反悔,且不出具书面告知,涉嫌违反行政程序正当性原则。同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修改的《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六十一条,其核心精神正是纠偏“一刀切”,推动烟花爆竹管理从“全面禁燃”向“限制燃放”转变,尊重人民群众传统文化习俗。商丘市此番“全域全年”禁放的通告,是否与省人大常委会的修法初衷及上位法精神相抵触,需要严肃的法律审视。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已下发文件,明确各地可依法依规划定批发企业布点,商丘市应急局官网也曾公开相应申请流程。如今骤然“冻结”许可,不仅令守法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经营者们“无所适从”的感受,正是行政决策缺乏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直接后果。

展开全文

商丘市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征求意见建议的通知(受访者提供)政策摇摆还暴露了过往管理中的遗留问题。2024年商丘全域曾发放数千本零售许可证,但据反映当时全市并无一家合规的批发企业。这导致零售户要么无货可进,要么需要跨区域采购并办理复杂的运输证,客观上催生了非法流通渠道。当时对这些零售户的产品来源、库存安全采取了哪些实质性监管措施?应急管理部门对记者一直未予明确解释。商丘市这种“只管发证、不管源头”的管理模式,本身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和市场乱象的种子。记者还发现,商丘市所辖区县应急管理局部门为了管理方便,2024年年初发放的数千本烟花爆竹零售许可证,有效期短的是17天,长的是22天,存放量是50至100箱。也就是说,商丘市辖区内,2024年春节后至今无一本有效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环保“一刀切”,科学依据待厘清商丘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无疑是此次全域禁放政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其核心论据无疑是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然而,将区域空气质量问题归咎于烟花爆竹燃放,这一逻辑的严谨性值得商榷。商丘市已实施全域禁燃禁放多年,其空气质量是否因此得到根本性、持续性的改善?环保部门并未提供足以服众的数据对比,来清晰界定烟花爆竹在污染源中的具体“贡献率”。公众质疑,在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扬尘等主要污染源未得到根本控制的情况下,单独对烟花爆竹施以“极刑”是否公平有效?

生态环境部明确禁止环保“一刀切”的通知(受访者提供)据记者了解,国家烟花爆竹检测中心的相关研究表明,现代烟花爆竹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且部分环保型产品已能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其“一刀切”的禁令,是否与2024年8月该局发布的《关于征集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线索的公告》精神背道而驰?早在2017年、2019年春节前夕,生态环境部就曾多次向各地发函,倡议依法科学划定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与时间,明确反对“一刀切”管控。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简单粗暴的做法。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在对全国人大建议的答复中,明确指出“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刀切’”,要求各地“依法科学划定禁限放区域,明确禁限放时间”,实质否定了简单禁放的合理性。然而,商丘市尽管长期禁放,但仍能“查没”大量非法烟花爆竹。这一现象是否说明,当合法渠道被堵死,非法经营和燃放反而可能转入地下,增加了监管难度和安全风险。合法经营被“禁”,非法活动却屡禁不止,反映出商丘市烟花爆竹燃放的治理思路偏差——“限制燃放”疏堵结合的措施未能有效落地。治理现代化,本质是精准与担当商丘市烟花爆竹管理的困境,是当下许多地方政府在面临公共管理复杂议题时的缩影。如何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传统文化传承和民生经济之间寻求平衡,考验着执政智慧。首先,决策必须于法有据。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特别是涉及限制公民权利和市场主体经营权的措施,必须经过充分的法律论证,确保与上位法精神一致,程序合法合规。商丘市的禁放通告及其对行政许可的随意冻结,急需给出明确的法律解释。

商丘市烟花爆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受访者提供)其次,治理需要科学精神。环境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扎实的数据和科学的评估基础上,而非人云亦云或“压力传导”下的简单化处理。应客观评估各类污染源的“贡献”,推广环保技术,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管控措施,而非懒政惰政式的“一刀切”。再次,政策贵在稳定连贯。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在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的公平性之上。频繁的政策反复不仅挫伤市场信心,也损害政府权威。商丘市在2024年8月发布的《商丘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曾明确提出“依法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合理确定禁放范围”、“强化许可证颁发管理”。如今的“全域禁放”与“冻结许可”,显然与该《计划》的表述存在出入。商丘市烟花爆竹的“许可困局”,绝非孤立事件。它折射出部分地方政府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对法律边界的漠视、对科学依据的疏离、对政策连续性的轻慢以及对复杂利益诉求的简单化应对。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商丘市有关部门直面问题,以法治为准绳,以科学为依托,以民生为考量,拿出真正经得起法律、科学和实践检验的解决方案。

来源:每日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