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12美谁将成为币上主角?
中/国/古/代/名/画/系/列
本周,我们先后回顾了4个中国古代名画系列金银纪念币项目,其中《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韩熙载夜宴图》均是以人物为画面主要表现内容的佳作,而且均有仕女形象的展现,我们可以从人物形体、妆发、服饰等方面了解唐韵遗风。
根据贵金属纪念币发行计划,本月我们将迎来中国古代名画系列《捣练图》金银纪念币。该画与《虢国夫人游春图》同为唐代画家张萱所作,展现了唐代女性劳作场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服装工艺流程资料。
《捣练图》局部
1997年发行的中国丝绸之路金银纪念币(第3组)中就有一枚“捣练图”银币。这枚银币将画作做了适形的设计处理,集中展示了《捣练图》中捣练、熨烫和缝制等工艺流程。
相比之下,以《捣练图》为主题的这套中国古代名画系列金银币则会更加细致地展现此画的艺术之美,以及唐代仕女的风采与审美。《捣练图》中共描绘了12个女性人物,她们分工不同,或立或坐,有高有低,错落有致。画家准确把握了每位劳动者的特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在期待《捣练图》金银纪念币公告发行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捣练图》上的这些美人。
《捣练图》12美图鉴
根据该项目设计图稿征集说明,150克长方形金币背面以《捣练图》中唐代仕女四人“捣练”劳作场景作为主体图案。
“捣练组”在画作最右侧,她们围着长方形的石砧,上面放着用细绳捆起来的生练。站在中间的两位妇人微微弓着背,正举着木杵用力地捶打,这就是捣练(即捣衣料)。另外两位站在旁边,看起来像轮流休息。
展开全文
《捣练图》局部
除了看劳动场景,捣练“四美”本身也是一大看点。盛唐女性以胖为美,其衣着也极其精美绚丽,她们身着典型的半露式唐风衫裙,从着装和头饰可以判断是宫廷中专司织造的仕女,她们仪容华贵高梳发髻,体态匀称又显丰腴。看她们的发式、头上的装饰,还有眉间的花钿,这就是盛唐女性的时尚。
《捣练图》局部拼图
制衣通常的工序是先捣练,接着把捣好的素练熨烫平整,最后才是织线缝纫。但画家让“缝制组”紧接着“捣练组”,或许是考虑到高低起伏的画面韵律感。
根据该项目设计图稿征集说明,3枚60克银币将以《捣练图》中唐代仕女在“熨烫”“缝制”劳作场景中经典人物造型作为主体图案。那么您觉得哪几位美女的风姿会定格在银币之上呢?
我们先来看看看“缝制组”的两位美人。
《捣练图》局部
这两位美人, 一位侧对着我们坐在绿色的毯子上,正全神贯注地从毯子中央的线轴上拉出织线。虽然只是侧颜,但她细眉单眼小嘴嘟嘟,鼻子挺拔秀气。一袭素色衣裙更加衬托肤质的白皙,大红底色的帔子十分抢眼。
另一位女子是妥妥的正面照,只见她手拈绣花针,神情沉静,不急不躁。这时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柳叶弯眉,樱桃小口,白里泛红的脸庞也在精致的妆容下显得饱满立体、水嫩清透。她头上插着小小发梳,干净利落,与发式和妆容完美搭配,而且裙装上的菱形花纹显得格外清新雅致。她会是你心中的“白月光”吗?
再来看熨烫组的几位美女。
《捣练图》局部
要说主角那一定是这位手持熨斗,神情认真,步态轻盈的主操作手。虽然画家没给全正脸,但这种垂眉低眼的角度更显得委婉动人。想来这熨烫的工作并不好做,多一分少一毫都达不到轻丝软绢的效果,的确需要灵活掌握。
熨烫组除了熨烫之外,扯练也十分重要。熨烫时练要平整,因此扯练也是十分吃劲的功夫。这三人中尤以画面最左侧的宫女引人注目。只见她正向后扯练而呈现出身体微微后倾的姿态,很显然她是用力的,但她的面容仍然淡定,身形妩媚多姿。画家将人物刻画得极其传神,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如花环一般的发饰映衬着她娇羞的脸庞,这种看似娇滴滴的媚态,却毫无矫揉造作之嫌,让人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一声赞叹:美!
全画12人当中,有3人是小女孩装扮。其中这位身着蓝衣,梳着可爱发辫的小丫鬟正拿着扇子给火盆鼓风。她一面扇火,一面又被热气和烟熏得忙用袖子遮脸。她手中的团扇上面还有一幅小画,上面画着小溪,还有两只水禽,清新的湖畔风景,似乎能给这份火热的工作带来一丝清凉。
而下面这位藏在白练下方,身着红衣弯腰抬臂的小女孩则与众不同。仔细观察她的面容,还有一些稚嫩的婴儿肥,但五官精致,俨然也是美人胚子。她自在地穿梭在紧张劳作的宫女之间,俏皮之美为沉闷的劳动增加了一抹灵动的亮色。
以上简单介绍的这几位美人,谁更打动您呢?
小
金
说
其实,《捣练图》中能看到的不止如此,精巧的构图、韵律的画面、高低的动势、多彩的配色等等,还有蕴藏其中的传统技艺,以及盛唐富丽典雅的审美情趣和自信大气的时代风貌。总之,《捣练图》金银纪念币时隔20年重启中国古代名画系列,看现代造币工艺如何再现传世名画风采,该项目值得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