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媒体看邯郸】曲周科技小院模式有了“国际版”

Connor 元宇宙app下载 2024-09-26 30 0

转自:邯郸新闻网

中国农业大学与马拉维科技大学签约共建科技小院非洲中心

曲周科技小院模式有了“国际版”

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 刘荣荣)能有效解决小农户生产难题的曲周科技小院模式,有了“国际版”。9月5日,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和马拉维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借鉴科技小院在中国的运行模式,指导推动非洲科技小院建设,为非洲粮食安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科技进步难以转化为小农户的生产力和收益,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非洲尤其明显。15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创新探索科技小院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高端媒体看邯郸】曲周科技小院模式有了“国际版”

曲周科技小院学生在麦田中进行土壤取样。(资料片)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供图

“2019年开始,我们以曲周实验站为基地,开展中非科技小院项目,为非洲12国培养了91名农业人才。”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班负责人焦小强介绍。

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有啥作用呢?

“曲周实验站+科技小院构成了曲周科技小院模式,实验站统筹、管理、服务十多个科技小院,是小院运行的枢纽。”焦小强说,目前,非洲已建立多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非洲中心将承担起这些小院运行的枢纽作用,进行集中培训、学术交流等。但这个“国际版”不同于曲周的是,它服务于非洲多个国家,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创新平台。

在曲周,每年春季开学,一批又一批“洋学生”来到这里,与农民同吃同住,研讨交流农业技术。

【高端媒体看邯郸】曲周科技小院模式有了“国际版”

展开全文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7日14时,马拉维中部区卡松古县里萨萨兹科技小院正式揭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非里(右)在揭牌仪式现场。(资料片)高新月摄

“在中国,我学习到制作肥料、改良土壤等一系列实用技术,还学会了怎样和农民打交道。”来自马拉维的2022级留学生非里告诉记者。

2023年11月,马拉维新建3个科技小院,非里和他的5名同学从中国学习归来,入驻小院。

面对严重干旱等挑战,非里指导科技小院合作农户选择耐干旱的玉米品种,施用堆肥。今年5月,3个科技小院90个合作农户的玉米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8吨,比往年增长了3倍。

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曲周经验”在非洲初显成效。

【高端媒体看邯郸】曲周科技小院模式有了“国际版”

2023年6月,里萨萨兹科技小院迎来第一个丰收季,中国农大师生在与合作农户合影。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联合国粮农组织连续四年向全球推广科技小院模式。这种模式大大促进了马拉维小农户增产增收,受到热烈欢迎。”签约结束后,马拉维科技大学副校长威尔逊·曼达拉说,他们将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中马双方将依托科技小院非洲中心,聚焦粮食安全等问题,加强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打造农业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示范区。

谈及未来,焦小强充满期待:“今年11月,10多名留学生将返回非洲,建设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成立,对于在全球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的创新经验将服务更多非洲小农户,让更多人吃上饱饭。”

来源:邯郸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