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岁阅 |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一)
展开全文
红色经典
书籍推荐
重温革命艰苦岁月
身为华夏儿女
怎能不知
我们如今的安逸生活
来自何方?
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的
各类书籍与影视作品
让我们追忆那段革命岁月!
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推荐理由
- 生动的人物描写: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如江姐在极度悲痛中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形象,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崇高精神。
- 多角度的叙述手法:小说采用了多角度对比的描写方式,如对成岗的正面直接描写和对江姐、许云峰的侧面描写,这种手法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 朴实而充满力量的语言:《红岩》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正能量,能够给予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精神鼓舞。
- 历史教育的价值:作为一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红岩》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教育意义的读物。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以及革命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红岩》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它不仅以其文学价值吸引着读者,更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推荐人:钱杰
经典片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外面,正是一阵和往常一样的喧哗与吼叫,这些声音引导着成岗,使成岗移动步子走进一间审讯室。审讯室里烟雾沉沉,空气十分污浊,成岗瞥见老虎凳上,捆着一个三十来岁的人,旁边一盆火,几个人正把冒着烟的烙铁,伸向被审者的胸脯。徐鹏飞不管这些,独自走到窗前,用力拉开窗帘,推开紧闭的一扇窗户,成岗需要摆脱烦恼,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窗外,蒙蒙细雨一阵阵飘到成岗的脸上,阵阵寒意勉强帮助着成岗平息心潮的起伏。
2
假如把特务机关的分布比作一只黑色的蜘蛛网,那么,在这座楼房指挥下的各地特务站、组、台、点正好像密布的蛛丝似的,交织成巨大的恐怖之网,每一根看不见的蛛丝,通向一个秘密的所在。这座阴森的楼房,就是那无数根蛛丝的交点,也是织成毒网的那只巨大的毒蜘蛛的阴暗巢穴。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3
汽车在响,大概就是那批成岗在几个钟头以前下令捕捉的人到了……徐鹏飞又听了一阵,四处都传来片嘈杂忙乱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成岗的意志的反应,一切都按照成岗的意志在进行。成岗又点燃一支烟随手从公文里翻出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重要的会议记录,公署长官朱绍良主持丙种汇报的记录摘要。成岗把这文件往已经处理过的文件堆里放去,但临时又改变了念头,把文件拿回来带着胜利者的心情,仔细翻阅了一下。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埃德加·斯诺(美)
“红星照耀中国,用革命的光芒,照亮人民前进的道路。”
推荐理由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本书畅销了八十年,书中配有十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想了解老一辈革命家,了解那一段革命史,有必要读读这本书。
推荐人:龚恒涛
经典片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他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2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价值。”
推荐理由
该作品以生动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特别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的社会变革和人物命运。通过对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等普通人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不屈。这种真实而深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其次,《平凡的世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主题探讨。它不仅仅是一部描写社会现象的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家庭伦理、友情、爱情、人生追求等多个方面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挖掘,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平凡的世界》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作者路遥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读者在感受人物命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最后,推荐《平凡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作品中的人物虽然生活在贫困和困境之中,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坚持和奋进的精神,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
推荐人:孔令钰
经典片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
2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万历这辈子罢过很多人的官,但这一次,是最为成功的。因为他只罢掉了一个六品主事,却换回一个明代最伟大的戏曲家,赚大发了。”
推荐理由
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书总是枯燥乏味的。而这本书几乎无门槛,且内容丰富深刻,并与当今的社会问题有高度的重合性,十分值得一读。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明朝的兴亡,因为我们叙述了那个时代发生的一个又一个大事件、介绍了一位又一位大人物,以史为鉴,学到了一个又一个道理。如果让我客观地评价这本书,那么我认为它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对当今的碎片化阅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将历史真正的铺在人们面前,具有典范意义。
推荐人:张家响
经典片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朱元璋是这样走到这一步的:从茅草屋的风雨到皇觉寺的孤灯,从滁州的刀光剑影到鄱阳湖的烽火连天,他从千军万马中奔驰而出,自尸山雪海里站立起来;他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忍受过无数的痛苦,他不畏惧所有的权威,他不惧怕任何的敌人,一个个盖世枭雄在他面前倒下去,他见过的死人比胡文庸见过的活人还多。
2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只要过日子就会有困难,有困难就会有阻碍。当你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的人就是英雄。
3
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他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真正支配历史的人不是朱元璋,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学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林海雪原
作者:曲波
“林海雪原,宏大而神秘,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奥秘,让人既敬畏又着迷。”
推荐理由
首先,它的故事背景超级独特,发生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那里银装素裹,一片白雪皑皑,简直就像童话世界一样!而且,里面的主角们为了保卫家园,和土匪斗智斗勇,真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再者,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它的文字优美,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读起来就像是一场文学盛宴,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这部作品还带有一种浓厚的革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它讲述了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追求自由与幸福而不懈奋斗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
推荐人:郭吉
经典片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齐,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手枪,更显得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他快步向一营练兵场走去。当他出现在练兵场栅栏门里一米高的土台上,值星连长一声“立正”,如涛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鸦雀无声。
2
战士们庄严端正地原地肃立。值星连长跑步到土台前,向少剑波报告了人数、科目后,转身命令一声:“按原科目,继续进行!”随着这响彻全场的命令声,操场上又紧张地沸腾起来。少剑波仔细地检阅着英雄排长刘勋苍的劈刺教练。首长在跟前,战士们更起劲,汗气升腾,刀霜凛冽,动作整齐勇猛,精神豪爽激昂。周围的空气也在激荡和卷动。
活着
作者:余华
“活着,就要坚定地走向未来,用信念去照亮前行的道路,用希望去点燃生命的每一个希望。”
推荐理由
这本书通过主人公徐福贵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在苦难中坚持生存的精神。他经历了内战、大跃进等社会变革的磨难,却始终坚守着对家人和他自己的爱与温暖。这本书通过描写他的生死,彰显了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复杂。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刻反思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体会到坚守爱与温暖的力量。
推荐人:李梦圆
经典片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着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2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回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的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3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河水泛起金色的波光,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它的人民和土地都因你而充满生机。”
推荐理由
小说所描述的是根据作者丁玲亲身经历的土改运动,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通过对土改运动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斗争,揭示了农民在革命过程中的觉醒和成长,以及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胜利。这对于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说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困难和挑战面前,只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梦想。
推荐人:李欣宇
经典片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金光闪烁,河水波光粼粼。这片美丽的河流位于一个幽静的小村庄附近,宛如一条镶嵌在大地之上的明珠。桑干河源自高山,清澈的水流从山间奔流而下,一路上冲刷着岩石,发出激越的响声。当阳光照射在河水上时,仿佛有无数钻石般的光芒在水面上闪耀,将整个河流装点得如诗如画。
2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给这个村庄带来了喜悦和希望。每天清晨,渔夫们驾着小船在河上寻找丰收,他们投下渔网,等待着河水回报他们的辛勤劳动。当太阳的光芒照射在河面上时,整个河流宛如一幅水墨画,渔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收获了丰富的渔获,也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
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见证着村庄的变迁和发展。河边修建了一座美丽的小桥,连接了村庄与外界,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交通便利。在这个小桥上,情侣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夕阳下,老人们在桥边坐着聊天,交流着他们的经历和智慧。太阳的光芒照在这座小桥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活力,也成为了村庄的象征。
4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映照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河水奔流不息,无论是风雨还是晴空,它都坚持着向前流淌,象征着人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当太阳照射在桑干河上时,它也激励着村民们勇敢面对困难,追寻自己的梦想。这片河水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和变迁,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文案&排版:谈嘉赟
审核:曹妙 张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