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证明造假看似捷径,实则得不偿失

Connor 元宇宙概念股 2023-10-09 84 0

实习证明造假看似捷径,实则得不偿失

□杨朝清

大学生毕业季来临,虚假实习证明买卖随之火热。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以实习证明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十万余篇相关帖子,内容涉及“实习证明购买”“实习证明进档案吗”等方面,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

寻找获得实习盖章的途径。(7月17日

《工人日报》)

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实习生知识和技能的检验,也有助于实习生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然而,各种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虚假实习证明”,让制度善意被掏空,还衍生出一条非法的利益链。

实习本应自力更生,网店“开实习证明”业务却让有些大学生足不出户也可以拿到实习证明。虚假实习证明看上去很光鲜,实际上却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子”。主动放弃实习不仅失去了增长见识、提升才干的机会,也失去了磨砺意志、涵养品格、精神成长的契机。购买实习证明的学生看似赚了,实际上却得不偿失。

虚假实习证明能够蒙混过关,关键在于部分高校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只要有实习证明,学生们是否实习、实习成效如何,学校并不重视,这让“虚假实习证明”有机可乘。倘若高校安排的实习指导老师切实发挥作用,假实习证明就过不了关。

虚假实习证明层出不穷的背后,是高校对实习没有给予足够的价值认同,导致一些人将实习当成任务来应付敷衍,一些人将实习当成“鸡肋”。这种思想局限和认知偏差,不可避免导致实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今天,对于为何购买实习证明,一些大学生觉得自己也有“苦衷”。一方面,没有实习证明就难以顺利毕业,实习证明成为无法绕开的一道门槛;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实习的时间在大四,大学生正忙于求职、考研、出国留学等事务,难免会存在时间冲突、分身乏术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便通过花钱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两全其美”。此外,有些高校安排的实习岗位不尽如人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有些大学生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无用功”上,宁可花钱弄个假实习证明应付学校。

弄虚作假的实习证明不仅切割社会信任,也会损伤公平正义,失范行为显然需要纠偏。此外,虚假实习证明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某些高校对实习重视不够、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重数量轻质量,让实习沦为“走过场”。当实习得不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他们难免会采取一种“变通”的做法。

斩断虚假实习证明的利益链,关键在于让实习更有品质、让大学生更有收获,这不仅需要高校积极开拓实习平台、加强实习指导,也需要高校完善实习考核、改革教育评价,让实习的制度善意真正落到实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