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绩集体熄火300名基金经理离职,炒股不如炒基的三大反思

Connor 元宇宙概念股 2023-01-04 191 0

曾经专家提出参与股市投资将成为未来十年大众实现财富增值的主要方式,同时在投资市场上炒股不如炒基金的言论甚嚣尘上,特别是股市上“散户赚钱天理难容”的专家结论更是诱导很多人将家庭资金购买基金以间接收割股市红利。

但忽悠人的口号再响也需要业绩作为底线,虽然前几年在牛市催化下基金业绩如日中天,但退潮之后才知谁在裸泳,基金在股市弱市下还原了本来的面目。

今年以来,基金业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基金业绩集体熄火,据iFinD数据,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市场规模超百亿的3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已经为-22.86%,34只基金中只有一只基金实现了年内回报率9.83%的正收益;二是基金经理出现大量的离职潮,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出走,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内截至2022年11月30日已有近300位基金经理离任,仅今年11月当月就有31位基金经理出现职务变动。

基金业绩集体熄火和基金经理现离职潮,在引发投资者关注的同时,更应该对炒股不如炒基进行反思,主要有三:

第一大反思:炒股不如炒基金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本质上炒股炒基金都有风险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投资股市,同样的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炒基金。

股市投资有风险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即使那些不知道的,在股市上投资几次也都被现实教育的知道了。而炒股不如炒基金却往往是利用炒股的损失掩盖炒基金的风险,对于那些没有购买过基金且没有受到过基金亏损的投资者是一种诱惑。

未来十年股市投资将成为大众财富增值主要方式不管论理是否正确,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这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家都去炒股,同样也不应该意味着鼓励所有的投资者都去购买基金。

2019年和2020年公募偏股基金在股市利好的推动下呈现出连续两年的“牛”市行情,2019年公募偏股基金收益率中位数达到35%,2020年公募偏股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也已经达到36.8%,这样骄人的业绩当然有基金经理向公众吹嘘的资本,同时也当然会诱惑了一些基金投资者。而今年以来的基金业绩则再一次告诉投资者,基金并不是投资领域的常胜将军,据iF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市场规模超10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计有884只,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仅为-19.38%。这样的基金收益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

第二大反思:炒基金确实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炒基金与相信专业人士的投资能力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各种公募基金,并将此成为大众投资股市的重要间接方式。今年8月底我国154家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规模达到了27.29万亿元,产品数量达到10262只。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正逐步由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向机构化投资者的方向转变,标志性的指标就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稳步上升。这当然有利于股市的稳定。

但我国的基金管理能力和业绩却差强人意,除了整体基金投资收益不佳以外,明星基金经理也是大出意外,并没有表现出更强的投资专业能力。2021年初股市的调整曾经使风光无限的公募基金的净值急速回调,大量的基金净值回撤超过10%,有的基金最大单日跌幅超8%,更有一些“顶流”的明星基金跌幅惨重,崩溃的基民为表达自己的愤怒硬是新造了个"跌妈不认",甚至直接质疑曾经光彩夺目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你到底会不会炒股"?

而今年同样没有表现出基金经理比普通投资者更专业的能力,目前在34只百亿型主动权益类基金中竟然有26只基金跌幅超过20%,其中如葛兰、蔡嵩松、张坤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也都损失惨,“半导体一哥”蔡嵩松管理的基金跌幅37.11%勇夺百亿基金排名垫底;银河基金经理郑巍山管理的基金跌幅达32.51%位列排名副班长。基金的表现以及基金经理的表现导致今年前三季度新发基金成立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50%。

展开全文

第三大反思:大量的基金经理奔私后,私募基金前景并不那么美好,重新正视基金投资风险才能够确保基金的健康未来

基金投资同样是风险投资,这一点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基金业绩出现偏差实际上是给了投资者足够的风险教育,但对基金经理而言,并没有引起对基金投资风险的足够重视,也并没有把重点关注到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而是选择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进行二度创业。

今年前11个月已经有近300位基金经理离任,仅11月就有31位基金经理出现了变动,包括工银瑞信的袁芳、农银汇理基金“四冠王”赵诣、银河基金神玉飞、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易方达基金林森、中欧基金周应波和博时基金的葛晨等。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除了对业绩不佳负责、基金公司之间调整外,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选择转战私募基金也是大量离职的原因。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截至2022年9月底的私募基金数据,存续私募基金139570只,存续基金规模20.39万亿元。汇添富明星基金经理雷鸣创建了上海润时私募、中欧基金原基金经理周应波创办了运舟私募、兴证全球基金经理董承非加盟睿郡资产,高毅资产葛晨、源乐晟资产梁皓、勤辰私募基金张航、崔莹、林森均都是今年从公募基金向私募基金跳槽而来。

公募基金经理向私募基金跳槽有对私募基金发展有利的积极因素,但同时很多基金经理的跳槽是由于公募基金的投资约束,这就可能未来将私募基金投资跑偏并出现与预期相反的后果。

明星基金经理到私募基金后业绩如何呢?数据显示,在282位拥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中,今年年内仅有22位公募派基金经理的业绩为正,大量的基金经理业绩仍然乏善可陈甚至仍然惨淡如常,可见私募基金也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基金经理的专业优势。2022年前五个月已经有近2000只私募基金消亡,还有大量的私募基金跌至清盘线附近。

基金投资并不是投资者特别是小白投资者的避风港,基金投资有风险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强调的基本常识。炒股不如炒基金说法也并不科学,只要是投资都要做好一定的风险准备。(麒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