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先行,张近东人才要求背后的零售行业趋势

Connor 元宇宙概念股 2022-12-06 242 0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家作为企业最高级别的指挥官,对于行业趋势和竞争形势做出预判后,要考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调配与布局,让企业的行动轨迹与趋势相匹配,从而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零售行业正处变革的拐点,巨头企业大动作不断。上半年,苏宁接连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张近东对于未来发展的布局与思考不断清晰。与此同时,张近东在内部半年度会议上再次明确对人才的要求,即“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以匹配企业发展。

这个逻辑的核心内容八个字即可概括,即“趋势将至,人才先行”。

张近东的“人才先行”

2018 下半年开始,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减慢,不断有互联网企业爆出裁员消息。而苏宁却“逆流而上”,全年新增员工 6万余人。

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其前提是业务规模的拓展。2018 年,在零售行业整体放缓的情况下,苏宁实现了超 30% 的增长,新开店面7800余家,形成了全场景、全业态的店面经营布局。

规模不断扩张,人才如何培养?

“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简单九个字既明示了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也让员工明确自我提升方向。

张近东说:“我们要让员工做专家,新员工要从生手变成熟手,老员工要变成能手、巧手,中高层干部要努力成为行业领域的专家,要让有知识、懂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年轻化是企业发展竞争力的体现,未来,我们要继续推进80后做总裁、85后做总经理、90后做总监以及部门负责人的用人主张。”

他还强调“要加大总部年轻干部外派到一线履职担当的范围和力度;提升大区可培养的年轻干部回总部轮岗的力度。”

在如此重要的半年度会议上,张近东如此大篇幅地谆谆督促员工培养与成长,显然不仅是出于团队建设的原因,而颇有一番“承前启后”的意图。

2019 年上半年,苏宁接连收购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两大收购案背后的逻辑基本相似,都是线下起家的苏宁,在过往十年发力线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将自己线上线下的能力做整合,增加门店的同时完成“智慧零售”的布局。

收购家乐福中国,让苏宁直接补足了快消类目上的短板。此后,苏宁正式成为具备全场景运营能力的零售平台。换句话说,这是苏宁整个商业逻辑构建完成的标志。

当前,行业新趋势正在酝酿,苏宁的下一步动作,自然就要开始向零售的下一个阶段迈进。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做的另一项准备工作,便是“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人才先行,张近东人才要求背后的零售行业趋势

行业新航向:产业互联网和本地互联网

张近东提出的新人才要求中,到底隐含着哪些行业发展趋势?

展开全文

在苏宁的半年度工作会议上,张近东自己抛出答案,即产业互联网和本地互联网。

趋势成立于否,往往无法依靠一家之言,需要以多家企业为窗口进行观察,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错失良机的百度,可以说是互联网公司中对于未来趋势最为期待的一个。因此,5G 技术爆发后带来的互联网行业又一轮变革,是百度得以逆袭的关键。为此,百度做出的明显调整,是将业务中心从资讯搜索转向人工智能。实际落地上,百度推出了资讯信息流、语音识别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百度布局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除前一项To C 之外,后两项技术的应用上均为 To B。

这一策略和腾讯类似。去年,腾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内部组织架构变革,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动作,是自腾讯创立以来,第一次成立了完全 To B 的业务单元。腾讯的另一个动作,是成立“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从“连接用户”转向“连接商户”,加上其大规模的资本投资,腾讯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新零售的战场。

To B 起家的阿里,在云计算上抢了先,除了业已成熟的电商生态和 To B 的云计算外,最近两年逐渐将自己的业务中心放在了线下,投资规模上了千亿,并大力推进“盒马鲜生”连锁超市的布局。

综合 BAT 三家的策略会发现,面向产业,面向线下,是三者的发力方向,百度以产业为主,AT 两家两者兼具,这一布局理念,和张近东在半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产业互联网和本地互联网不谋而合。

人才先行,张近东人才要求背后的零售行业趋势

趋势背后的人才逻辑

在零售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仍然是线上数字技术与线下实体场景的结合;而本地互联网,则是回归到零售的实际交易场景中,强化商品经营和用户服务。

这是苏宁的主场。

当然,如同前文所说,在此之前,苏宁还需要做的是对于内部人才体系的梳理,让各级员工解决问题迎接挑战的能力获得迭代,进而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事实上,类似的未雨绸缪在苏宁并非首次。早在 2009 年,张近东在预料到未来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之后,便将技术作为苏宁的重要储备,形成后来的“智能零售 CPU”,为苏宁对外赋能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

技术的背后,其实仍然是人才。如今张近东提出的“专业化、知识化”,和当初重视技术的逻辑如出一辙,而“年轻化”,则是企业不竭创新力和成长力的保证。

构建平台,储备人才,迎接趋势,张近东对于苏宁的规划逻辑便在这三步之中。苏宁凭借当前在线上线下积累的规模,以及技术、资金、经验上的先发优势,极有可能在零售业迈向产业互联网和本地互联网时代时,获得大规模爆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