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购物节?古人也爱“买买买”
“双十一”购物狂欢已经开启,各大商家绞尽脑汁打起促销大战,而消费者虽然内心告诉自己要理性消费,但手却很诚实,预付定金、等待交付尾款……不少人大呼真想穿越回古代,以逃过此“节”。对于古文化颇有研究的著名作家,《当时只道是寻常:传统中的文化特质》作者田东江表示,想穿越回去的人一定不知道,我国古代早有“购物节”,而且花样一点不比现代少。
古人哪天“剁手”?
现代人过“双十一”、“六一八”,那古人哪天“剁手”?据记载,在古代,购物节被统一称之为“重日节”,如一月一的元旦、二月二的春耕、三月三的上巳、四月四的夏凤、五月五的端午、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阳……这些用来集中购物的节日又被称之为“集期”,先秦时就已存在。
唐朝卖糖画图。图源:视觉中国
在没有电商,也没有随处可见的超市和“大卖场”的年代里,古人的购物活动大多是在集市上完成的。集市,就是在“集期”时,人们聚集到一个固定场所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一般认为,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易·系辞》里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集市的影响比较久远,《清明上河图》对集市的热闹情景也有所展示。除“市”以外,集、墟、场、街等,也都是古代的商品交易场所。
田东江表示,“集期”这个购物节,初衷是“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除了日常普通的集市,如“早市”“夜市”“庙会”等,还有一个集市叫作“穷汉市”,相当于现在的二手货交易平台、“九块九包邮专区”,也就是穷人买东西的地方,“穷汉市”的商品以食物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对于富人来说,则可以在集市上淘得字画、瓷器、绝版藏书、乐器等艺术品,也可找到相应的商家,进行服装或珠宝的私人定制。
古代有“直播”也有快递
从最早的广告到如今的直播带货,商家的促销方式层出不穷。在广告促销方面,战国时候的宋人,就已经懂得“挂酒招”了。到了北宋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印刷广告了。在古代不但也有“直播带货”,甚至也有快递服务。
展开全文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源:视觉中国
早在先秦时期,商界里早就有了广告,当时最流行的广告方式有两种:一为“行商”,就是移动式广告。比如吆喝叫卖、乐器演奏、表演及展示广告等。屈原《天问》中便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的说法。二为“坐贾”,就是坐在家中等生意上门。往往是店铺有招牌广告、幌子广告等。《清明上河图》中就曾出现多家挂有店招的酒店、商铺,门口的方柱标牌,晚上还可以在箱内点上蜡烛,大概就是如今灯箱广告的雏形了。
古代商家最著名的促销方式非“吟叫”莫属,相当于我们当今最流行的直播购物。尤其是宋代商人,对于“吟叫”非常有一套,高承就曾在《事物纪原·博弈嬉戏》中有过记载:“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闲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
田东江特别提到,古人也有快递服务。古代购物节当天门市与摊位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货品不一定都会陈列出来,仓储空间也不大,所以一般商家都会有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在古代又被称为“送利”。往往,这样的期货都相对贵重,作为商家,不得不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民间的快递公司,也就是传说中的私人镖局,因为驿站只允许官方使用。
古人的促销智慧真不少
古代人在促销中展示的智慧也让今人大为叹服,有一些促销方式,甚至让人产生了一种“穿越感”。田东江在《当时只道是寻常:传统中的文化特质》一书中记录,古人的促销方式主要包括“赊销”(先货后款)、“撒暂”(试吃)、“关扑”(幸运大转盘)、“红票”(代金券)、“削价”(打折)等各种方式。
江宁织造博物馆古代纺织业商铺。图源:视觉中国
宋朝时期,中国有了“赊销”货物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先货后款”,和如今一些购物平台的操作方式很像。现在有些平台可以先消费后付款,但是需要用户的信用等级来支撑。古代是没有银行征信系统,也没有身份证的,更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平台做保障。所以古人采取“赊销”的方式来促销,全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如今大型的超市卖场基本都有食物试吃的服务,其实,这种方式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南宋的《梦粱录》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载:“有卖食药香药果子等物,不问要与不要,撒与座客,名曰‘撒暂’。”
如今的商家经常会“消费满额进行减免”,宋朝时,类似的促销方式叫“关扑”。不过宋代“关扑”的商品主要是不值钱的商品为主,并且商贩非常大方,“关扑”的时候不玩套路。基本上是猜铜钱的正反面,猜中即免单。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关扑”方式即转盘、抛铜钱、套圈,只要投中了就可以免费或低价得到商品,这种营销方式恰好抓住了大众贪便宜的心理,容易让人上瘾,于是宋代政府对此进行了限制,只允许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使用,其余时间一律算作“非法赌博”。
说到如今店家的“返券”,也是古人玩过的,当时叫做“红票”。你买东西商家送你一张,再买就可以降价。古人讲的“削价”就是打折,讲究薄利多销。秦汉商人早已意识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贪图厚利的只能赚30%,而薄利多销可以赚50%。
此外,古代的销售尤其讲究名人效应,从演艺界到文学界甚至政界,古代商家特别热衷于让知名人士在墙上题诗作画写牌匾。如能遇到乾隆皇帝这样喜留墨宝的帝王,挥笔留下“天下第一楼”“古今第一酒”之类的牌匾,则可荫泽后世子孙。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丁媛媛
评论